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不同之处
引言: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常见的非处方药,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和发热的治疗。虽然两种药物都可以缓解疼痛和发热,但它们在化学结构、作用机制、适应症和副作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之间的区别。
化学结构的不同
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不同类别的药物,其化学结构也有所不同。
布洛芬:化学名称为2-苯基丙酸。化学式为C13H18O2, 分子量为206.28。布洛芬是一个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,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(COX)以减少体内炎症反应。同时,它也可以作为一种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。
对乙酰氨基酚:也称为扑热息痛或ASA代替药。化学名称为乙酰氨基酚。化学式为C8H9NO2,分子量为151.16。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甾体类药物,但是它基本上不是一种NSAIDs,而是一种COX的抑制剂。 它可以通过抑制磷酸化酶来抑制COX,从而减轻体内的炎症和疼痛。
作用机制的不同
尽管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缓解疼痛和发热的药物,但它们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。
布洛芬:作用于体内的一类酶——环氧合酶(COX),停止COX制造负责疼痛和发炎的物质——前列腺素,有效减轻疼痛和发热。作用于COX-1时也会抑制胃壁黏液分泌,同时也会抑制凝血过程,所以同时需注意出血风险和胃肠副作用。
对乙酰氨基酚: 与布洛芬不同的是,对乙酰氨基酚并不直接抑制炎症,而是影响大脑中的脑下垂体和下丘脑,从而抑制体内产生疼痛和发热的物质,并以此来缓解疼痛和发热。同时它也会抑制血小板聚集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
适应症和副作用的不同
两种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也有所不同。
布洛芬: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疼痛和感染所致的发热,如头痛、牙痛、经痛和关节炎等。常见的胃肠道副作用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和胃痛,但是不良反应并不常见。
对乙酰氨基酚:适用于缓解中度疼痛和发热,如头痛、牙痛、感冒和流感等。不良反应的发生比较常见,尤其是在大剂量长期使用的情况下,可能会出现内出血或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,还会导致肾脏毒性和肝损害等。
综上所述,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虽然都可以缓解疼痛和发热,但它们的化学结构、作用机制、适应症和副作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同,在使用药物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